寒假期间:非学科类培训机构防控措施不达标不得营业

2022-12-22

寒假陆续到来,校外培训机构能开吗?厦门市幼儿园、1到8年级的学生昨天开始寒假,9到11年级的学生12月30日学期结束,12年级1月16日放假。


图片


昨天,厦门市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于寒假校外培训机构开办问题,做出提醒: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的有关规定,全市所有面向中小学生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在寒假期间组织开展线上和线下学科类培训活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工作人员非必要不进机构。


这份工作提醒明确指出,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的有关规定,全市所有面向中小学生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在寒假期间组织开展线上和线下学科类培训活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工作人员非必要不进机构。


工作提醒指出,非学科类防控措施不达标不得营业——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作为特殊场所,应按照规定,进行限流管理、错峰培训、小班学习,完善应急预案,做好相关药物和防疫物资储备,警惕异常情况。


培训机构进出人员扫场所码,全程全时佩戴口罩,落实教职员工个人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7天1检(每天抽20%),无关人员(含家长)不得进入培训机构。


市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寒假期间,将加大违规培训预防和查处力度,着力防范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紧盯以各种名义“换马甲”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及群众举报线索,此外,联合有关部门开展违法违规培训行为的整治查处,强化违规培训问题的通报曝光,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截至今年8月底,厦门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30家,比“双减”前压减153家,压减率83.6%。我市127家教育部门审批的面向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已100%纳入全国平台管理,100%设立监管账户,27家机构率先实现全国平台上课程买卖、缴退费等线上运营功能。


厦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推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均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中午提供午餐午休服务,公办初中晚上开设自习班,在全国率先提供全时域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和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2022年春季,全市共有308所中小学校44.8万名学生接受课后服务。2022年寒假,为2万名春节期间企业留工人员子女提供托管服务;暑假,为6万余名学生提供各具特色的社团、夏令营等暑期托管服务活动,有效缓解假期学生居家无人照顾之忧。


厦门市学校课后服务从2021年扩面提质到2022年推进“2+N”课后服务(“2”指“基本服务”,包括作业辅导和体育活动,“N”指“拓展服务”,包括科普、文艺、劳动、阅读等服务项目数量),努力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需求。2022年6月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开展“2+N”学校数占比98.4%,其中N的种类达到3种及以上学校数占比达81.5%。


校外培训监管不断规范。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逐步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有效遏制违规培训现象。对项目教育部门审批的127家面向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平台管理,全面推行预收费资金监管,全部建立资金监管账户。厦门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一课一销”监管模式入选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